-
【工业用地】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市场成交结果分析
一、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成交总况:1、2017年天津市各月成交概况分析:2017年全年,天津市出让用地总面积20247112.17平方米(约合30408.47亩),工业用地面积为8963902.77平方米(约合13545.84亩),占总面积的44.27%;成交金额共计12049667.44万元,其中工业用地金额764492万元,占比6.34%;出让土地311宗,其中工业用地172宗,占总数的55.31%。表一、2017年天津市各月土地成交概况(工业用地面积1、2单位分别为:平方米、亩)2、2017年天津市各月成交面积、成交金额和成交宗数分析:2017年全年,4月、5月、12月的工业用地成交面积占比全年工业用地成交面积的15%左右。从成交金额来看,4月份的工业用地成交金额占比最大,高达52%,其他月份的成交金额均在10%以内。对于工业用地成交宗数,结合表一,有1月、2月、4月、12月共4个月的成交宗数为20宗以上,成交宗数在全年的占比12%以上,并且同样是4月的工业用地成交宗数达到了各月的最高值为26宗,占全年工业用地成交宗数的15%。图1图2图33、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不同面积地块成交情况根据2017年天津工业用地成交数据得出不同地块的成交结果数据,工业用地成交面积最多的是20-50亩的土地,其他范围的工业土地成交宗数基本持平,处于30-40亩之间。(注:为有工业土地成交的区县的成交宗数汇总)抽取一个季度的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后,分析发现处于工业用地面积在20-50亩的企业类型大都集中在生物医药类、能源科技类、生产制造类企业等行业企业。图4(单位:亩)二、2017年天津市各区工业用地成交总况:以下数据为天津市2017年全年进行工业用地交易的区县的成交概况(表二),依据各区工业用地成交宗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成表,2017年工业用地的成交集中在10个区,宝坻区的工业用地成交宗数最多,全年达到了42宗。图5为各区工业用地成交面积由高到低排序,可见成交宗数排第二的滨海新区工业用地的成交面积达到最高3383.67亩,静海区的工业用地成交面积紧随其后为3228.29亩,其他区的工业用地成交面积和前两个区的成交数相差较多,均在2000亩以下。由图6可知工业用地成交面积最大的区,其工业用地成交比重并非最高,可见滨海新区除了工业用地,其他类型用地占的比重相对较高,静海区在2017年则是工业用地成交为主。图7结合表二数据,各区工业用地成交宗数占比中,静海区工业用地成交宗数占比最高,达到了87.10%;滨海新区和武清区的工业用地成交宗数占比低于50%。表二、2017年天津市各区工业用地成交概况图5图6图7三、2017年天津市各产业园区工业用地成交总况:1、2017年天津市各园区工业用地成交概况针对有工业用地成交区县的产业园区工业用地成交情况进行数据整理,从工业土地成交面积(平方米),成交金额(万元)及成交宗数三方面进行分析,共有44个园区进行工业用地交易,具体情况如表三所示:表三(工业用地成交面积:亩成交金额:万元)2、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各参考指标前十园区(1)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成交面积排名前十园区表四、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成交面积排名前十园区图8(2)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成交金额排名前十园区表五、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成交金额排名前十园区图9(3)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成交宗数排名前十园区表六、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成交宗数排名前十园区图10根据以上数据可观察到,静海子牙循环经济区在2017年无论是成交面积还是成交金额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园区,成交金额更是高达1070701.4万元,是排名第二的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工业用地成交金额的22倍多,可见其在过去一年发展迅速。四、2017年天津市工业用地竞得面积前十企业:表七谷川联行致力于为企业选址提供专业的顾问式服务,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化的选址策略,本地化的服务团队,为超过十万家企业提供选址咨询服务。
2025-07-30
-
【天津招商】中加生态示范区深化合作 绿色建筑技术助推低碳发展
作为中加两国在绿色建筑领域合作的标杆项目,中加天津生态示范区近期通过新一轮备忘录签署实现招商引资突破。该项目以北美风情为特色,全球首创大规模应用加拿大SuperE建筑标准,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未来将深化木结构技术应用并推动经验复制,为区域低碳发展提供新模式。 一、国家级战略合作奠定项目基础 2014年,中国与加拿大两国政府部门签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合作文件,正式启动天津生态示范区建设。该项目规划总投资规模达数十亿加元,占地面积约1.8平方公里,定位为集成绿色技术、建筑创新与生态理念的综合性示范区。通过引入加拿大先进的节能评估体系与预制木构技术,项目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控制方面树立行业新标准。 二、技术创新驱动建设成果落地 示范区一期工程已成功验证SuperE标准在中国的适应性。该体系通过热工性能优化、能源监测系统等核心技术,使建筑能耗较传统标准降低40%以上。特别在木结构领域,项目采用加拿大进口工程木材结合本地化施工方案,实现8层以下公共建筑100%木质化,其抗震与防火性能均通过中加联合检测。近期签署的合作文件明确,二期工程将扩大现代木结构在高层住宅的应用比例。 三、双循环模式拓展合作维度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披露,项目创新采用"技术引进-本地转化-市场输出"的三阶段模式。加拿大企业提供核心技术与材料支持,天津市属企业负责施工与市场开发,目前已形成涵盖设计、生产、建造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合作机制不仅降低技术引进成本,更培育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绿色建筑团队,为技术外溢至京津冀地区创造条件。 四、经验推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基于示范区的实践成果,中加双方正联合编制《低碳建筑技术导则》,计划在华北地区选择气候条件相近的5个城市开展试点推广。天津市住建部门表示,该项目的模块化建造经验已应用于雄安新区部分安置房项目,平均缩短工期30%的同时减少建筑垃圾60%。这种可复制的合作范式,为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国际技术协作提供重要参考。 当前,中加天津生态示范区已从单一项目建设升级为跨国技术合作平台。随着二期工程的推进与标准体系的完善,该项目将持续输出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助力中加两国在碳中和领域的深度合作。
2025-07-30
-
世侨总部大厦:打造石家庄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新载体
坐落于石家庄的世侨总部大厦,总占地40余亩,总建筑面积4.6万多平方米,是集高端办公、国际交流、商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作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大厦凭借优质硬件设施与多元功能布局,吸引了众多侨商企业及国际机构入驻,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背景与规划定位。2019年,世侨总部大厦启动建设,由国有企业投资开发,旨在依托石家庄区位优势,搭建侨商资源聚合平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2022年,大厦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营,定位为集企业总部、国际交流、商务会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综合体,致力于成为联结全球侨商与区域发展的桥梁。 二、硬件设施与功能布局。大厦A座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由三部分构成:21层5A级写字楼配备智能新风系统、全覆盖5G网络及智能化安防系统,满足企业高效办公需求;16层国际Soho办公楼设计灵活开放,提供多元化空间组合方案,适配初创团队及跨境办公需求;2层会议展览中心配备专业视听设备与灵活展厅,可满足中小型国际会议、行业展览及商务洽谈等活动需求。 三、招商引资成效与产业生态。自投入运营以来,大厦聚焦侨商企业及涉外产业,通过政策扶持与精准服务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23年,大厦入驻率达80%,吸引了涵盖国际贸易、科技研发、跨境服务等领域的侨商企业及配套机构入驻,形成“办公+交流+服务”的产业闭环。2024年,大厦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多场侨商合作洽谈会,促进多项跨境投资项目签约落地。 四、区域发展带动作用。世侨总部大厦的运营不仅为石家庄增添了高品质商务载体,更通过集聚侨商资源激活了区域经济活力。截至2024年,大厦入驻企业带动就业岗位超千个,年贡献税收稳步增长。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厦有效提升了城市商务服务能级,为石家庄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7-30
-
【武清区招商】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打造京津协同发展的产业创新示范高地
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区高村镇的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是京津发展主轴上的核心节点,以建设“国际化、特色化、新锐化”科技创新园区为目标,重点发展大数据与生物医药产业,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招商引资,致力于成为承接首都功能的先行示范区。 一、战略定位:锚定高端产业,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载体,京津高村科技创新园自2014年起明确“集约聚核、产业高端、管理现代、宜居宜业”的发展方向,聚焦大数据与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一期3平方公里于2016年启动建设,重点布局产业研发、中试转化、总部经济等功能板块,旨在通过差异化定位,承接首都科技成果转化与高端产业转移,打造京津之间的创新要素集聚区。 二、区位交通:立足京津主轴,立体交通网络便捷高效 园区位于天安门东南50公里、京津高速高村出口处,处于京津发展主轴的关键位置。从空间距离看,距北京六环20公里、北京新国际机场35公里、天津市区60公里,1小时车程可覆盖京津核心区域及主要交通枢纽。2019年,周边交通路网进一步优化,十分钟车程内已形成三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一个预留高铁站及一个公交总站的交通格局,实现了公路、铁路、航空的多维衔接,为企业物流运输与人才通勤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生态基底与设施:绿色环境为基,智慧配套强支撑 园区所在区域河道水系发达,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丰富,林网密布的自然条件使其森林覆盖率达42%。2020年,园区获评天津市生态工业园区,通过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为企业提供了宜居宜业的环境。在基础设施方面,园区已实现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热力、通讯等“十一通一平”配套,2022年完成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了能源调度、安全管理等服务效率,可满足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求。 四、招商引资与产业培育:聚焦主导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围绕大数据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持续强化招商引资与产业培育。2021年,引进国内某头部大数据企业区域总部项目,带动数据中心、云计算等上下游企业集聚;2023年,与北京某生物医药研究院合作建设中试基地,推动创新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截至2023年底,园区累计引进企业超2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35%,形成了以数据服务、医疗器械、精准医疗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为京津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5-07-30
-
【西青区招商】千金街—药王健康谷:天津中医药特色商业融合发展新载体
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的千金街—药王健康谷商业街项目,是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健康产业创新融合的特色商业综合体。项目以金峰路两侧楼宇为核心空间,通过系统化招商引资,吸引中医药服务、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集聚,致力于构建“医、养、游、购”一体化的健康商业生态圈,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区位优势与产业依托 千金街—药王健康谷商业街所在的天津市西青区大寺镇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是天津市重点打造的中医药特色产业集群之一。2020年,天津市发布中医药发展相关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一批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西青区凭借区位交通优势与产业基础,成为重点布局区域。园区周边已集聚多家中医药研发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健康管理机构,形成从研发到终端服务的产业链雏形。项目紧邻金峰路,周边交通网络完善,便于客流导入与商业资源联动,为商业街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依托与区位支撑。 二、项目定位与业态规划 项目以“中医药文化+健康消费”为核心定位,规划构建多层次业态体系。2022年项目启动初期业态规划调研时,明确重点引入四类核心业态:一是中医药服务类,包括中医诊所、针灸推拿馆、中药房等,满足群众基础健康需求;二是健康养生类,涵盖药膳餐厅、养生茶馆、康养体验馆等,延伸中医药健康消费场景;三是文化体验类,设置中医药文创店、非遗中医药技艺展示区、健康科普馆等,传播中医药文化;四是配套服务类,引入便利店、停车场、物流配送等,提升商业综合服务能力。通过差异化业态组合,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主题鲜明的特色商业空间。 三、硬件配套与运营保障 项目由多栋楼宇组成,建筑设计兼顾商业实用性与健康主题特色。楼宇结构方面,1号楼为三层建筑,一层设独立门面,适合临街零售与服务;其余楼宇多为两层结构,单层面积从500余平方米到1000余平方米不等,可满足不同规模商户的空间需求。安全与承载方面,楼宇消防等级达到二级标准,楼内承重能力达1000公斤,露台承重250公斤,既保障日常经营安全,也适配中医药炮制设备、健康检测仪器等特殊设施的摆放需求。此外,项目配备专业物业管理团队,提供日常安保、清洁、设施维护等服务,为商户营造稳定的经营环境。 四、招商政策与发展愿景 为吸引优质商户入驻,项目推出灵活的租赁政策。租金根据租用面积浮动,付款方式采用押一付六,降低商户初期资金压力;物业费、水电费等按区域商业常规标准收取,费用体系透明规范。2023年,项目启动首批商户签约,已有多家中医药连锁机构、特色养生品牌表达入驻意向。未来,千金街—药王健康谷商业街将持续优化业态布局,加强与周边中医药产业资源的联动,计划通过3-5年培育,打造成为天津市中医药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健康消费的特色地标,助力西青区构建“以产兴商、以商促产”的健康产业生态闭环。
2025-07-30
-
【武清区招商】京津黄金走廊赋能北岚数字信息产业园发展新优势
坐落于天津武清的北岚数字信息产业园,依托京津冀交汇的核心区位及立体化交通网络,正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不仅加速了要素资源集聚,更为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助力构建高质量数字产业生态体系。 一、轨道交通构建京津半小时生活圈。作为连接京津的重要纽带,园区所在区域拥有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2008年投入运营的京津城际铁路在天津武清设有唯一经停站,从该站出发,20分钟可达北京中心城区,10分钟直达天津市区,实现了京津半小时通达的时空跨越。此外,域内京山铁路、津蓟铁路等铁路主干线纵横交错,形成了覆盖广泛的铁路运输网络,为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提供了多元化选择,进一步强化了园区在京津冀轨道交通网络中的节点地位。 二、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全域高效联通。园区所在区域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境内有多条过境高速公路,包括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京沪高速、津保高速、滨保高速等,设有多个出入口,形成了密集的高速路网。G103、G104两条国道穿境而过,与区级道路构成的“九横九纵”路网体系相互衔接,实现了区域内任何街镇15分钟内抵达高速公路入口的便捷通达能力。这种全域覆盖的公路网络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物流运输保障,也极大降低了员工日常通勤成本,为园区持续吸引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轨道交通规划延伸城市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强化与天津市区及周边区域的联系,园区所在区域正积极推进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天津地铁Z2线于2020年启动建设,该线路连接天津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途经武清区域,建成后将实现园区与天津主要功能区的快速衔接;同时,天津地铁M4、M5号线延长线及与北京地铁4号线的衔接规划工作也在稳步推进,这些轨道交通线路的落地将进一步缩短区域时空距离,提升园区与京津核心城区的通勤效率,为数字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区位交通优势助推数字产业集聚。北岚数字信息产业园凭借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枢纽地位,以及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网络,正加速吸引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入驻。便捷的交通条件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跨区域协作成本,更促进了京津两地技术、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的快速流动与共享。目前,园区已逐步形成以数字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效应持续显现,助力打造京津冀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2025-07-30
-
【工业用地】2018年1月天津市工业用地市场成交结果分析
一、2018年1月天津市工业地块成交总况分析:2018年1月,天津市出让用地总面积1266372.6平方米(约合1899.56亩),工业用地面积为589201.1平方米(约合883.80亩),占总面积的46.53%,环比下降33.82%;成交金额共计821328万元,其中工业用地金额25337万元,占比8.02%,环比下降61.60%;出让土地28宗,其中工业用地16宗,占总宗数的57.14%,环比下降23.81%。2018年1月,滨海新区土地成交面积占比近六成,遥遥领先于其余六区。从成交金额来看,滨海新区位居第一,红桥区由于地处市内六区,虽然土地出让面积最小,但是价格位居第二。从成交宗数来看,滨海新区占比最大,其次是宝坻区、蓟州区。本月滨海新区工业用地成交面积最大、成交金额最多、成交宗数最多,市场潜力巨大。二、2018年1月工业用地用途结构分析:由图可知,2018年1月天津市出让的所有工业用地中,传统行业仍占据重要地位。传统行业(机械设备、化工、汽车、能源电力)占比约为63%,新兴行业(商务服务、生物医药、大数据、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占比约为37%。2018年1月,机械设备、化工、商务服务等产业用地需求较大。三、2018年1月工业用地成交均价分析:上图更为清晰地反映了2018年1月天津市各区工业土地的成交均价水平,红桥区区土地出让均价最高,为434.58万元/亩;蓟州区工业用地出让均价最低,为18.36万元/亩。谷川联行致力于为企业选址提供专业的顾问式服务,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化的选址策略,本地化的服务团队,为超过十四余万家企业提供选址咨询服务。
2025-07-30
-
【工业用地】2019年11月天津市工业用地市场交易分析报告
一、2019年11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总况分析:2019年11月,天津成交用地总面积531,564平方米(约合797亩),工业用地面积为381,850平方米(约合573亩),占总面积的72%,环比下降50.84%;成交金额共计194,998万元,其中工业用地金额19,887万元,占比10.2%,环比下降57.62%;成交土地12宗,其中工业用地7宗,占总宗数的58.33%,环比下降41.67%。天津工业用地成交总况二、2019年11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面积分析:2019年11月,工业用地成交面积较上月剧烈下降,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从土地成交面积来看,4个地区均有工业用地交易,且北辰区土地成交面积最大,占比57%。三、2019年11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宗数分析:从土地成交宗数来看,蓟州区成交宗数最多,这也是蓟州区近12月以来第1次成为天津成交土地最多地区。同时,宝坻区、北辰区也在加速规划工业用地,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宝坻区、北辰区正在成为投资热门地区,价格呈现上升趋势,滨海新区、蓟州区热度有所降低。四、2019年11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金额分析:从成交金额来看,受成交宗数及面积、单价等影响,北辰区成交金额最高,高达12,947万元;滨海新区尾随其后,为2,900万元。全市成交总金额较上月下降57.62%,呈现波动状态。2019年天津各地区土地成交均价分布从成交均价上看,北辰区成交均价最高,达到40万元/亩,宝坻区成交均价最低,为22万元/亩,由此可见,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该地区地价的主要因素。其他区县,则受地块面积、形状、地质状况、交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价格。五、2019年11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详情分析:天津工业用地成交详情由表可知,2019年11月,天津成交的所有工业用地中,总价最高的土地被天津雷沃泉康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竞得,为12,947万元;而天津雷沃泉康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竞得的地块成交均价最高,达40万元/亩;天津雷沃泉康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竞得11月面积最大的地块为325.29亩,位于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园区。六、天津投资分析:全国土地成交面积总况由图可知,天津工业用地成交面积位列全国第25位,排名上升,与甘肃、上海在同一梯队,成交面积占全国0.58%。全国土地成交均价总况天津工业用地成交均价位列全国第6,排名下降,与陕西、浙江在同一梯队,地价水平相对较高。
2025-07-30
-
【工业用地】2019年06月天津工业用地市场交易分析报告
一、2019年06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总况分析:2019年06月,天津成交用地总面积969,674平方米(约合1455亩),工业用地面积为512,691平方米(约合769亩),占总面积的53%,环比下降62.27%;成交金额共计435,306万元,其中工业用地金额33,426万元,占比7.68%,环比下降47.9%;成交土地16宗,其中工业用地7宗,占总宗数的43.75%,环比下降53.33%。天津工业用地成交总况二、2019年06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面积分析:2019年06月,工业用地成交面积较上月剧烈下降,呈现“多点开花”的趋势。从土地成交面积来看,4个地区均有工业用地交易,且北辰区土地成交面积最大,占比55%。三、2019年06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宗数分析:从土地成交宗数来看,津南区成交宗数最多,这也是津南区近12月以来第1次成为天津成交土地最多地区。同时,津南区、北辰区、蓟州区也在加速规划工业用地,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津南区、北辰区、蓟州区正在成为投资热门地区,价格呈现上升趋势,滨海新区、宝坻区热度有所降低。四、2019年06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金额分析:从成交金额来看,受成交宗数及面积、单价等影响,北辰区成交金额最高,高达23,601万元;津南区尾随其后,为7,265万元。全市成交总金额较上月下降47.9%,呈现波动状态。2019年6月天津各地区土地成交均价分布从成交均价上看,北辰区成交均价最高,达到56万元/亩,蓟州区成交均价最低,为23万元/亩,由此可见,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以及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该地区地价的主要因素。其他区县,则受地块面积、形状、地质状况、交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干预的影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价格。五、2019年06月天津工业用地成交详情分析:天津工业用地成交详情由表可知,2019年06月,天津成交的所有工业用地中,总价最高的土地被天津中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竞得,为21,405万元;而天津中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竞得的地块成交均价最高,达56万元/亩;天津中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竞得6月面积最大的地块为379.74亩,位于天津市北辰区陆路港物流装备产业园。六、天津投资分析:全国土地面积成交总况由图可知,天津工业用地成交面积位列全国第15位,排名上升,与湖南、上海在同一梯队,成交面积占全国1.95%。全国土地成交均价总况天津工业用地成交均价位列全国第4,排名上升,与浙江、山东在同一梯队,地价水平相对较高。
2025-07-30
-
【天津招商】南开大学创新引智示范基地增至8个 持续深化国际科教合作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南开大学近年来在创新引智方面成果显著。随着2018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名单的公布,该校新增一个引智基地,总数达到8个。这一进展不仅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与国际人才合作上的实力,也通过持续优化引智机制,为区域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注入了新动能。 一、“111计划”的战略背景与实施意义 “111计划”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于2006年联合启动,旨在助力中国高校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该计划聚焦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全球范围内高水平大学及研究机构引进优秀人才,组建高水平研究队伍,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作为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111计划”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智力资源,推动高校在关键学科领域实现突破,为国家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二、南开大学引智基地的建设历程与规模 自“111计划”实施以来,南开大学依托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引智基地申报与建设。在2018年新增基地之前,学校已在化学、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优势学科领域建成引智基地,这些基地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国际化人才、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2018年,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的相关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成为当年度12个免答辩获批立项的基地之一,至此,南开大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量增至8个,涵盖理科、工科等多个学科门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引智平台体系。 三、新增引智基地的学科特色与建设方向 2018年新增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聚焦无机固体材料与能源化学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该领域是国家能源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地建设围绕新能源材料设计、固态电池技术、催化化学等关键方向,通过引进国际顶尖科研团队,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基地建设周期为5年,期间将获得稳定的经费支持,用于国际合作交流、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高地。 四、引智基地建设的成效与未来展望 多年来,南开大学通过引智基地建设,在多个学科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引智基地不仅为学校带来了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方法,还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学者和科研骨干。同时,基地的科研成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南开大学将继续以引智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优化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2025-07-3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